找到相关内容540篇,用时1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慧远的念佛思想及其对中国人文传统的贡献

    五常之气以育。性有修短之期,故有彭殇之殊。气有精粗之异,亦有贤愚之别。此自然之定理,不可移者也。是以尧舜大圣,朱均是育;鼓叟下愚,诞生有舜。颜回大贤,早夭绝嗣;商臣极恶,令胤克昌。夷叔至仁,饿死穷山。...人怀五常之气”。“二仪”即天地阴阳,“五常”指金木水火土。魏晋玄学在人性论上其实也是支持这一自然元气之说的,如向秀的《难养生论》亦认为“人含五行而生”。  在周道祖《难释疑论》中, 为了申述报应庆罚的...

    曹虹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290574305.html
  • 世出世间孝漫谈

    :“孝顺父母师僧三宝,孝顺至道之法,孝名为戒,亦名制止”。可见世出世间皆以孝为本。推及而论儒之五常百行,佛之六度万戒,皆是孝之发挥也。无奈世人误解佛教。以为出家者不忠孝仁义。不为国报效为不忠,遗父母...处理家庭中长辈与晚辈之间关系的准则。古人认为孝是儒之五常百善的根本,是一切道德的入门。人们只有通过孝行之道,方能达到“身修、家齐、国治、天下平”的理想目标。故儒之《孝经》云:“夫孝者,德之本也,教所由也...

    文/曲槐

    |孝道|孝亲|慈悲|

    http://www.fjdh.cn/article/2009/09/13572191080.html
  • 三字经

     此五常 不容紊 稻粱菽 麦黍稷 此六谷 人所食 马牛羊 鸡犬豕 此六畜 人所饲 曰喜怒 曰哀惧 爱恶欲 七情具 匏土革 木石金 丝与竹 乃八音 高曾祖 父而身 身而子 子而孙 自子孙 ...

    佚名

    |三字经|

    http://www.fjdh.cn/article/2005/09/130351895.html
  • 专访蒋庆:在儒学里重塑道德

    叫“五常”,用今天的话来说是宇宙人生永远不变的普遍真理。从这个角度来看,做一个人和做一个公民是不一样的,在人类历史一开始时就有了人,而公民最早产生于古希腊的小城邦国家,所以,公民道德是从人的道德派生的...

    曾进 老牛 报道

    |道德|读经|

    http://www.fjdh.cn/article/2005/10/0941461597.html
  • 心灵净化与佛教的社会责任

    许多高僧更进一步把佛教的五戒与世俗的仁义五常、把佛教的“治心”与儒家的“治世”统一起来,并大讲实实在在的“孝道”。  宋元时期从佛教方面倡佛儒交融之最著名者当推天台宗山外派代表人物孤山智圆。智圆自号...,则与世情“胶甚”,亦即与世俗紧密联系在一起。而人乘、天乘中的所谓五戒十善,则与儒教所说的五常仁义,“异号而同体”。(《辅教篇·原教》他说:“五戒,始一曰不杀,次二曰不盗,次三曰不邪淫,次四曰不妄语,...

    赖永海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201539298.html
  • 宋元时期佛儒交融思想探微

    一起。而人乘、天乘中的所谓五戒十善,则与儒教所说的五常  仁义,“异号而同体”。(注 15) 例如:  五戒,始一曰不杀,次二曰不盗,次三曰不邪淫,次四曰不妄语,  次五曰不饮酒。 夫不杀,仁也;不盗,义也,不邪淫,礼也;不  饮者,智也;不妄语,信也。是五者修,则成其人,显其亲,不亦  孝乎? (注 16)  如果说把佛教五戒与儒家五常联系起来,契嵩并不是第一个人,那么,  把五戒作为“孝”的...

    赖永海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283243766.html
  • 归心篇

    [北齐] 颜之推   三世之事,信而有征,家素归心,勿轻慢也。其间妙旨,具诸经论,不复于此少能赞述。但惧汝曹犹未牢固,略重劝诱耳。  原夫四尘、五阴,剖析形有。六舟、三驾,运载群生。万行归空,千门入善。辩才智慧,岂徒《七经》、百氏之博哉?明非尧、舜、周、孔、老、庄之所及也。内、外两教,本为一体,渐、极为异,深、浅不同。内典初门,设五种之禁,与外书仁义五常符同。仁者,不杀之禁也;义者,不盗之禁也...

    颜之推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82745214.html
  • 人成即佛成是名真现实---与茗山长老的一段胜缘

    就是儒家所讲的遵行“仁、义、礼、智、信”五常的人,进一步也就是我们佛教所说的严持“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五戒的人,更进一步就是实行“十善”,再更进一步就是广行“六度”、“四弘愿”、“四...

    正 如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53446156.html
  • 释尊如何报答亲恩

    显而易见,专致力于根本者晦而难明。何以故?儒者服劳奉养以安其规,所谓之孝道;立身行道,扬名声显父母,谓之为大孝。推极而论,‘战阵无勇,非孝也;事君不忠,非孝也。’举凡五常百行,无非孝道的发挥。所以《礼记》...

    律航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52147311.html
  • 佛教与儒家

    儒家思想与佛教思想的比较 孝 五戒与五常 慈悲与仁 中道与中庸 业与命 以人为本 自利利他 儒家与佛教的交互关系 人间佛教的佛儒交融 佛教...五戒与五常 古今中外,各个国家为安定社会,纲纪人伦的立法条目,都不能超越五戒的范畴。儒家的五常:仁、义、礼、智、信,就是佛教所谓的五戒。不杀生曰仁、不偷盗曰义、不邪淫曰礼、不妄语曰信、不饮酒曰智。但...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93547828.html